 9月8日,我們開始在上海青年報社安裝4.5米的主站天線。令人沮喪地發(fā)現,天線基礎地腳螺栓位置不對,立柱裝不上。更令人緊張的是青年報社說9月9日衛(wèi)星傳版系統(tǒng)必須用,否則要炒我們魷魚。這時,我們傻眼了,立柱裝不上、信道還沒落實、對星的人也沒聯(lián)系好、電纜還沒鋪呢。已經是下午5:00了,我們定了定神,開始動腦筋,慶幸我們在這之前已經完成了青年報兩個小站的安裝。請王奕昉幫忙落實衛(wèi)星信道,聯(lián)系尹峰幫忙落實對星的工程師,聯(lián)系解放日報幫忙給立柱打眼,聯(lián)系工人幫忙拉線。
解放日報邵廠長很幫忙,同意次日一上班就安排立柱打眼,但當天由于已經下班了,無法實施。如果次日打眼,我們無論如何不能保證9月9日啟用。秦爭和傅榮國商量,如果9月8日晚能解決立柱打眼問題,我們就連夜干,還有可能于9月9日晚啟用青年報衛(wèi)星主站,兩個人開著車,找到一家汽車修理廠,好說歹說完成了立柱打眼的工作。于是我們召集上海東澤的另外3個工程師,稍作戰(zhàn)前動員大家就于9月8日深夜開干了。
天線基礎是個1.5米的柱子,天線立柱要架在這個柱子上,中心體及鍋面要安裝在離地3米多高的天線立柱頂上,施工難度可想而知。我們利用天線包裝木箱搭臺子,站在高高的木箱上施工,像立柱、中心體這樣沉重的部件,必須我們5個人共同努力才能抬到位置。
施工環(huán)境非常惡劣,完全是在一個垃圾堆里施工,但這絲毫不能影響我們工程師的干勁。
劉一、劉寧身體輕盈、上竄下跳,傅榮國有勁,堅固螺絲還得靠他,陳碩身高、正好在下面遞部件,秦爭協(xié)調指揮。晚上下起小雨,大家冒雨安裝,終于9月9日上午9:00完成了天線安裝。
上午鄧麟來了,負責協(xié)調進行電纜的鋪設工作。電纜要穿過埋在地下的預埋線管,線管有20多米,多年不用,很多人都認為電纜不可能穿過。施工中,工人把中頻電纜都拉斷了,但經過艱苦的努力,9月9日下午5:00電纜鋪設完畢。
9月9日中午的時候,我們5個工程師趕回公司稍做休息,2:00起來再投入緊張的工作。劉一負責機柜的購買事宜,劉寧負責安裝主站電腦,傅榮國等負責協(xié)助對星工作。
9月9日18:00,對星工作完成,開始制作接頭,并安裝室外單元和室內單元,21:00接頭制作完畢,開始調試,一舉成功。
王奕昉幫助落實了信道,尹峰幫助聯(lián)系對星工程師,李昕在公司監(jiān)測接收,中廣衛(wèi)的工程師幫助入網測試。
至此,我們創(chuàng)造了奇跡,不到24小時的時間,我們完成了4.5米衛(wèi)星主站的全部安裝工作。經過試傳,效果很好。
陳碩留下值夜班。當我們離開青年報時,已經是9月9日的24:00了。
秦 爭
2003年9月8日
|